五、疾病的防于治
(一)走出養生、防病治病的誤區
一些有多種疾病的人,時常抱怨自己,為什么患那么多種???其實在一個人身上,多種疾病也是一類病因地反映。寒濕性的人,易患陰盛陽虧性疾??;熱躁性的人,易患陽亢陰虧性系統病;金太過或不及的人,易患物化不良性系統??;四柱中一片沖克的人,易患臟、腑不和性系統病。疾病的系統性發展和并發,是終生性的。由于人們對疾病的系統性發展與并發,缺乏正確地認識,往往在養生、防病治病的過程中進入誤區。特別是有多種疾病的人,往往在沒有明了疾病原發基因的情況下,盲目地針對表癥采用治療方法或服用多種藥品。這些人中,因服用不同類、性的藥品或采用了不當的醫療方法,給身體造成嚴重危害的屢見不鮮。人們應該避免進入這種誤區。
一種常見病,在不同的人身上將會存在不同的病因。如腦血管?。核闹?、火弱,年、月柱水寒,腦部因長期虧氣血、凝血,患腦血管病。此病發展的后果是腦溢血。四柱火炎土焦,年、月柱見火炎土焦,腦部因血粘、稠、淤,形成淤塞。青年人易患腦瘤;中、老年人易患腦血栓。四柱金躁、水弱,年、月柱金多,因腦部血管潴留氧化尾產物過多,患腦血管病。此病發展的后果是腦血管破裂。又如心臟?。核闹?,年、月柱見丁火被水克,因氣血虧損患心臟病。四柱火炎土焦,月、時柱見火旺燒焦土(丙戌見戊戌、丁巳見戊戌、己巳),易患心血管淤塞癥。日干丁火無根氣,見陰陽土泄火,因操勞過度,患心臟衰弱病。再如肝?。核闹?、木多,無火土,因脾胃寒濕,運化血液不良,肝長期虧氣血患病。四柱火旺,見乙木坐巳火,因肝熱、腎陰不足,患肝病。四柱金多、木弱,無水,因肝中毒患病。不同的病因、病理作用,有相同的病癥反應,是經常見到的。人們在養生、防病治病的過程中,應該根據自己的生命規律、疾病發展規律,選擇正確的方式、方法,不可隨波逐流。那些一藥治百病、一式一方治百病的宣傳,純屬謊言,害人最重,千萬信不得。
(二)養生、防病治病原則
《內經》講:“善診者,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。......熱則寒治,寒則熱治”。養生、防病治病的原則是:陰盛陽虧,則壯陽抑陰;陽亢陰虧,則滋陰抑陽;物化不良,則清毒、催化;沖、克不和,則通關中和。寒極生熱,在寒性病發展的過程中,有時出現短期發熱現象,在這種情況下,應在一定的時期內進行發汗、散熱降溫,但不可長時間重用涼藥。熱極生寒,熱性病的后期,將出現寒冷感覺。這是氣血運化不良、提取營養不足、局部缺乏氣血營養的表現,也是病入血液和多種臟腑的表現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增補營養、提高運化功能、,促進病弱部位的氣血供應,不可重用熱藥以增熱補陽。物化不良性疾病,氣血中多菌、毒,免疫功能不足,對內分泌系統、神經系統危害性極大。應注意提高免疫功能、清除菌毒、加強催化能力。各種系統病,經過長期發展,都將出現免疫功能不足、氣血運化不良、氣血虧損現象,所以,在養生、防病治病的過程中,應時刻注意增補營養、提高免疫力。
(三)養生、防病治病的方式
人們在呼吸、飲食、氣候感應、聽、說、聞、說等一系列地活動中,吸收大自然中營養物質,并且與大自然進行物質交換。這種吸收與交換過程,是以有形與無形兩種形式進行,并且存在著體化氣、氣聚成體、體生氣的過程,人在與大自然物質交換的過程中,維持平衡則身健、 偏衡則病災、失衡則死。也就是說,“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。陰陽離決,精神乃絕。”(《內經》)人在與大自然物質交換的一系列活動中,都要根據自身需要,堅持一條原則,保持一致性。熱性人以吸收寒濕物質為主,要呼吸濕潤之氣;多飲水;多食梨、黃瓜等涼性水果;多食菠菜、茄子、冬瓜、白菜等涼性蔬菜;要宿住陰涼的環境中。要調整心性、穩定情緒、求靜避亂,注重修身養性。參加體育運動時,要選擇過午,在陰涼清靜之所,面向西北、北方。寒性人以吸收熱干物質為主,要呼吸干熱之氣;忌冷食冷飲,應多食小米、面食、狗肉、羊肉之類,以提高熱量為原則,要宿住陽光充實的環境中。要放寬心性;開闊眼界、容量;進德修業、厚德載物。參加體育活動時,要選擇中午前,在陽光充實之所,面向南、東南。有些人不懂生命規律,生活中隨心所欲,毫無節制。如熱性人,患高粘血或肝病的過程中,吸煙、飲酒;貪食狗、羊肉等熱性物品等,養成此種不良習慣,既是用貴重藥品,也不會有療效。又如寒性人,患腦血管、心臟病中,不增強營養、不忌涼寒性食物,宿住在低洼潮濕的環境中,既是用高科技手段治療,也無濟于病。在生存、生活過程中,保持吸收物質營養的一致性,注重機體內在的需要性,是養生、防病治病的優良習性,人們應盡力而為之。
暫時沒有評論,來搶沙發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