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到現在幾年了,植不起發的...
524
2023-09-18
一切都很禿然,年輕人開始紋頭發了。/視覺中國
網友“破圈學長”的頭頂有一個不規則輪廓,那是紋發師在5分鐘前畫的。
將這個輪廓填滿后,他將擁有完美高度的發際線和鬢角。填滿的方法,不是從枕骨部位取出毛囊再植入頭頂,而是用儀器畫上——像半永久紋眉一樣,一筆筆畫出仿真頭發。
醫學上,脫發分為7個級別,1級是無需干預,2級是脫發不明顯但可進行治療,3-4級是應考慮治療,5-7級是嚴重脫發甚至禿頂?!捌迫W長”屬于中度“地中?!?,被判定為3級脫發。紋發師制定的方案是著重紋頭頂留白位置,并美化發際線等修飾臉型的線條。
人的頭皮神經錯綜復雜,對痛覺的敏感度甚于手臂等部位。“破圈學長”紋了兩天,一天8小時、另一天4小時,雖然儀器針頭只扎在真皮層,但挨上千針也不好受。
紋發師問他要不要敷麻藥,他拒絕了,因為擔心麻醉凝膠阻礙顏料滲入、影響紋發效果。不知道默念多少次“都是爺們兒,忍一忍”后,他撕下了“年少謝頂”的標簽。
和“破圈學長”一樣,關注紋發或付諸行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。某短視頻平臺上,#紋發# #紋發效果# #中國紋發#等話題的累計點擊量超1.42億,微博上的紋發話題累計閱讀量超500萬。
關注量與市場需求、消費意愿掛鉤。這些人有著相同的脫發煩惱,又在比對治療時間金錢成本后、在短視頻與娛樂新聞的“科普”下,匯入紋發這條路。
一切,都是為了“有頭發”。/視覺中國
最后的稻草
25歲那年,“破圈學長”終于禿了一塊。
“終于”是因為,他的家族有脫發遺傳基因,他姥爺是禿頂、舅舅是“地中海”。孩童時期,他就被媽媽帶去醫院檢查,診斷出先天脂溢性脫發。
表征顯露得比想象中快,19歲剛上大學,他開始起大量發黃的頭皮屑、頭發油膩發軟。他變得敏感,路人的一個轉頭、朋友間聊天站太近,都讓他擔心,對方會否懷疑自己沒洗頭。
大學畢業后,他從事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工作,熬夜、用腦過度和情緒焦慮,這三大頭發克星幾乎天天出沒。在用生發洗發水洗頭、外敷藥水、用生姜抹頭皮和服用非那雄胺(男性型脫發口服藥物)后,他依舊沒長出新頭發。
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,我國的脫發人群已超2.5億,相當于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脫發;30歲前脫發的比例高達84% ,較上一代人的脫發年齡提前了20年,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。另據《2021年90后脫發調研報告》,90后人群中有46.7%嚴重脫發,其中發縫和發際線是“重災區”。
坐在“破圈學長”隔壁的程序員早兩年去植發了,但因為加班熬夜、抽煙喝酒,毛囊長不穩固,很快就脫回原形。比對自己的生活習慣后,“破圈學長”打消了植發的念頭,把目光投向當時剛在國內興起的紋發。
紋發前,網友“金拾憶”也想過植發,但植發的前提是有足夠健康的毛囊,他達不到要求。
而且,紋發比植發的時間金錢成本低。
“破圈學長”紋發總共花費12小時、7888元,入行4年的紋發師大飛表示,這在正常范疇內,“紋全頭要10個小時左右,之后跟半永久紋眉一樣,會結薄薄的痂,并在一周內掉完,顏色保持時間隨膚質差異而有不同,一般為5-10年”。
剛紋完發的樣子。/“破圈學長”供圖
植發雖是永久性的,但要先面診、做各項檢查,然后進行4-6小時的手術。術后恢復期為3-6個月,其間要承擔毛囊可能無法存活的風險。
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曲樂曾提到,國內紋發按面積算錢,小面積為2000-5000元,中等面積為5000-8000元,大面積在1萬元上下浮動。
植發價格則與毛囊數有關,據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李鋼的表述,每單位毛囊為6-30元,根據以往經驗,植發總價在1.8萬-3.9萬元間。
戴假發或許是另一種選擇,但紋發師大飛觀察到,許多來紋發的顧客,都是被假發“整煩了”的。即便是高質量、通透性好的假發,也難免給人異物感;假發還需每天打理,甚至每隔一段時間換新。
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,根據中泰證券發布于2019年的報告,國內低端假發價格為100-2000元,以化纖發為主,產品厚重且外觀真實性欠佳,使用壽命為2周-半年;中高端假發價格為2500-1萬元,產品輕薄透氣且逼真度較高,使用壽命為2-5年。
“你不會只買一頂假發,跟囤口紅的邏輯一樣,大波浪的、長直發的、黑發色的、粉色的……都想買下來?!?視覺中國
大飛接到最多的需求是紋“寸頭造型”,即將原有的頭發剃光,像點陣一樣點出“偽發根”。這種發型能避免很多尷尬,比如大風吹來,別人的真發隨風舞動,你可以摸摸頭表示“我的頭發太短飛不起來”。但如果你紋的是線條性發絲,便只能原地苦笑了。
女性顧客也愛點陣手法,但不是紋成寸頭,而是點在發際線或發縫位置,達到填充效果。
某次,一位顧客在店里開玩笑道:“我來填‘東非大裂谷’啦!”大飛忽然有一個猜想:紋發會是脫發者最后的稻草嗎?
外貌與自信掛鉤
紋發不是新興技術了。
上世紀70年代,國外開始有人研究頭皮紋繡。2002年前后,英國頭皮著色機構HIS Hair Clinic將研究成果整合,推出名叫Scalp Micro Pigmentation(SMP)的系統性紋發技術。據相關資料,2017年全球紋發消費者達24萬人,同比增長34%。截至2018年上半年,全球150多個國家已有超2000家紋發機構。
2018年世界杯期間,摩洛哥前鋒諾丁·阿姆拉巴特(Nordin Amrabat)的寸頭被網友發現是紋的。作為激烈賽事中的潤滑劑,這則花邊新聞在海外社交平臺引起熱議,進一步推廣了紋發。
紋發在海外已發展數年。/ins博主@fytsmpofficial
紋發技術在2016年進入中國市場,但近兩三年才成長起來。
3年前大飛剛入行時,全國只有約100名紋發師,到2022年這個數字已經翻了一倍,“雖然遠沒有到飽和狀態,但明顯感覺到競爭激烈了,出現了許多不屬于機構的個體紋發師”。醫美或其他麗人行業的店家,也在積極拓展紋發業務。
“破圈學長”在2016年開始了解紋發時,全國只有一兩家紋發機構,大眾點評搜索顯示,如今單單是廣州、深圳、杭州、濟南、上海5座城就共有1537家機構提供紋發服務。
以這5座城市的數據為例,是因為大飛觀察到,來店里紋發的顧客大多來自這些城市。該現象與阿里大數據發布的“脫發相關產品需求量排名”所指情況幾乎一致,TOP 5省級行政區為廣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山東和上海。
而上述城市,也基本出現在了新氧發布的“2020年度十大醫美城市”榜單中??梢姵嗣摪l問題,顏值經濟的精細化趨勢也在推動紋發需求增長。
跟醫美、紋眉的流行邏輯一樣,伴隨消費觀念和審美能力升級,大眾不只對眼耳口鼻等器官有要求,更會研究眼睫毛的卷翹角度、眉毛的粗細長短、發際線的弧線平滑度……從頭到尾包裝自己,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“自我基本要求”。
因為在人的潛意識里,容貌與自信掛鉤。脫發期間,“破圈學長”試過留長頭發,每天往后梳扎好的小馬尾辮,“地中?!笔巧w住了,但自己怎么看怎么別扭,“紋發后,跟客戶談事情忽然變得從容自信了”。
以前很在意被盯著頭發的他,如今穿梭于各個城市的各家理發店。有些理發師看不出他的寸頭是紋的,只以為是頭發短到摸不出來,久而久之便有傳聞道:“這哥們兒為了留寸頭,10天就理一次發?!?/p>
今年,在30歲生日這天,“破圈學長”注冊了一個視頻賬號,口述了11件重要的人生往事,紋發是其中一件——這期標題里,他寫道:“紋發了,也變強了?!币曨l發布后,他收到一些私信,有想要紋發的網友來咨詢建議的,也有從未聽過紋發的網友來好奇提問的。
他自己也沒想到,這段碎碎念的視頻會受到這么多關注,甚至成為一些人的紋發啟蒙。/“破圈學長”供圖
近年發展迅速的短視頻產業,為紋發行業搭建了一條速度更快、觸及范圍更廣的傳播通道。大飛表示,不少紋發機構都有短視頻賬號,并從中得到更多曝光,變相推動了行業發展。
有意思的是,中國紋發行業也出了一樁花邊新聞。2022年3月,大S與具俊曄戀情公開之時,一個話題也跟著上了微博熱搜:#具俊曄頭發是紋的#。該話題取得總閱讀量2.7億、討論數1.7萬的成績,其中一條高贊帖子寫道:
“真好呀,鹵蛋秒變精致男孩了?!?/p>
其實不是網友用8倍鏡發現的,而是具俊曄曾在一檔節目里“直播”紋發。
紋發憂慮
初次聽說紋發的人,會有視覺上的顧慮,比如:“頭發是平的,不尷尬嗎?”
其實,禿頂的人的需求往往只是“有頭發”這么簡單。小紅書的一篇紋發科普筆記下方,有網友提問:“紋發后,豈不是好幾年不能換發型和染發了?”博主回道:“你現在(的頭發)都不好看了,還去擔心幾年后好不好看?”
而且,國內紋發技術已經能紋出“裸眼3D”的效果,即通過淺黑、中黑、深黑等顏料搭配,給“發根”畫陰影。為了讓其更逼真,大飛還會把“發根”拉長至0.3-0.5毫米——別看這很短,放在頭皮上,足以營造“毛囊里長出了一點點頭發”的錯覺。
如果說審美因人而異,那風險問題則令人生畏。
2021年3月,福建電視臺《第一幫幫團》欄目報道,一名男性花了5000元紋發,但恢復期間發現暈色了,“頭皮跟發霉一樣難看”。
網絡上,也能搜到“頭皮黑得發亮,像套了一塊大鐵皮”“發根連成一片,只是單純把頭皮涂黑了”等負面新聞和圖片。
“像發霉了一樣,往嚴重了說,就是毀容了。”/《第一幫幫團》節目截圖
大飛表示,暈色和有色差,是紋發最受質疑的兩大問題。
暈色主要與設備(針頭)和紋發師手感有關。
目前,與亞洲人毛囊直徑切合的紋發針頭直徑在0.18-0.3毫米間,針頭過粗或直接使用紋眉針,會增加頭皮暈色的風險。
下針深度考驗到紋發師的經驗。人的頭皮表皮厚度約為0.05-1.5毫米,扎得淺了,色素會滯留在表皮層、無法進入真皮層,不到幾天就會被身體代謝掉;扎得深了,色素會擴散到原定區域以外的位置,造成暈色。
什么樣的紋發師才叫有經驗?大飛也說不準,這個行業還沒有一套技能評定規范,全靠消費者反饋和真實效果檢驗,去判斷其專業性,“不知道哪家機構或哪個紋發師靠譜的話,聽聽網友的建議準沒錯”。
某種程度上,年紀能反映熟練度。大飛21歲開始跟師傅一對一學紋發,學到24歲出師,然后在崗位上浸泡了4年,如今做到了零失誤。“破圈學長”當年紋發時,也是特意選了一位40歲出頭的紋發師,倒不是“歧視”年紀小的紋發師,“只是我這種脂溢性脫發者,頭皮本就愛出油、容易堵塞毛孔,如果師傅沒扎對或沒耐性,可能會造成毛囊二次堵塞,那這個錢不如不花”。
色差也與紋發師的經驗有關。跟調配染發膏一樣,“不同顧客的頭皮顏色不同,該用什么顏色最自然?”“‘發根’掉痂后會變成什么顏色?”全靠他把握。
從選機構的方法,到操作邏輯,再到保養手法,紋發和紋眉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/視覺中國
在“破圈學長”看來,紋發就像一場為自己和家人的賭博,“我未來的孩子免不了會遺傳到脫發基因,現在就當爸爸幫他試錯了”。
或許,他沒邁出紋發這一步,他的孩子也會去紋。這也是大飛認為行業會繼續高速發展的依據——永遠有正在脫發的年輕人,而紋發的風險問題也正在被修正。
(受訪者破圈學長、大飛為化名)
發表評論
暫時沒有評論,來搶沙發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