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油價,俄烏戰爭背景下
541
2023-09-16
一 前言
自2月24日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,油價顯然受到戰爭的刺激和主導,一路高歌猛進。Brent主力合約最高漲至139.13美元/桶,WTI主力合約最高漲至130.50美元/桶,打破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歷史最高價。回頭來看,俄烏戰爭演變可能超乎大多數人的預期,我們除了見證歷史之外,可能更關心的是未來油價如何演繹?是否蘊藏著更大的投資機會呢?為此本文針對俄烏戰爭對油價的影響機制,以及未來油價演繹的可能路徑進行探討。
二 俄羅斯在全球原油市場地位舉足輕重
俄羅斯原油產量占全球前三
俄羅斯是世界三大產油國之一,自2010年起原油產量一直維持在1000萬桶/日以上,并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。2020年俄羅斯原油產量占全球原油產量約12%。
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僅次于沙特
從俄羅斯歷年原油出口量看,俄羅斯原油出口量級在500萬桶/日左右,約占到全球出口11%。其中2020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465.35萬桶/日,僅次于沙特原油出口量665.86萬桶/日,位列全球第二。
俄羅斯原油主要出口地為歐盟和中國
按出口地區劃分看,俄羅斯原油出口地相對比較集中,主要銷往歐洲和中國。根據BP數據,2016年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占比近65%,其中德國、荷蘭、波蘭等國家占比顯著。中國是俄羅斯原油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,占比其出口總量約20%。
歐洲和俄羅斯之間能源互為依賴
在歐洲石油市場,俄羅斯長期保持28%~30%的占有率,使得歐洲能源需求離不開俄羅斯。同時也導致俄羅斯原油出口嚴重依賴于歐洲市場,60%以上的俄羅斯原油都出口到歐洲。所以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原油若被大量切斷(無論是主動或被動),歐洲爆發能源危機并非空穴來風,同時也將引發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巨變。
三 俄烏戰爭對油價的影響因素分析
戰爭對原油生產造成負面影響
俄羅斯出產的原油主要有三個不同的油種,分別是烏拉爾原油(Urals Blend)、Sokol原油以及ESPO原油。向歐洲出口的主要為烏拉爾原油。俄羅斯原油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位于西西伯利亞。2021年俄羅斯原油產量約1099萬桶/日,其中637.42萬桶產自西西伯利亞,占比接近58%。其次是烏拉爾-伏爾加地區,產量達252.77萬桶/日,占比約23%。
盡管俄烏戰爭的主戰場在烏克蘭境內,俄羅斯本土特別是原油主產區直接受戰火影響的概率不大,但是戰爭可能會影響俄羅斯原油生產商對未來的信心,從而減少原油開采活動。同時在戰爭背景下,頭部能源公司融資能力下降也會對油氣投資和生產不利。3月8日,標準普爾公司就將52家俄羅斯公司的信用評級下調至“CCC-”級。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、盧克石油公司、俄羅斯石油公司、俄羅斯鐵路公司、燕基科斯公司(Yandex)等。此外,設備和技術的短缺也將抑制俄羅斯原油產量。
戰爭阻礙俄羅斯原油西向運輸
俄羅斯主要通過管道對外出口原油,俄羅斯境內的原油輸送管道在設計特征上呈現東西雙向的格局,分別針對歐洲和亞太地區兩個最大的需求市場。主要的原油出口管道為面向歐洲的友誼管道和面向亞太的ESPO管道,其中友誼管道年輸量約占出口歐洲原油總量的1/3。海運方面,黑海和波羅的海是俄羅斯原油海運出口的咽喉。由于西向輸油管道分布以及黑海和波羅的海兩大出海口,地理位置上距離烏克蘭均較近,俄烏戰爭對俄羅斯原油向歐洲地區運輸潛在影響較大,最有可能暴露在戰爭風險之下。
歐美經濟制裁沖擊俄羅斯石油出口和交易
戰爭爆發后西方國家對俄制裁逐步加碼,且對俄羅斯原油出口動真格。從最近的情況看,拜登已經正式簽署了關于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行政命令,英國也表示,將在2022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。目前,歐盟暫時還沒有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。由于歐洲與俄羅斯石油互為依賴,一旦禁止,對市場的沖擊也會更大。西方國家的這一系列制裁組合拳,確實也對俄羅斯的石油出口產生了實質的影響。據高盛報告測算,3月俄羅斯海上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出口量或將減少300萬桶/日,是自二戰以來第五大單月中斷量。
反制裁致使歐洲能源供應處于危險的邊緣
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,2019年,俄羅斯占歐盟原油進口的26.9%,占天然氣進口的41.1%。而且石油是歐盟能源消耗中最常用的燃料。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,石油產品,如取暖油,汽油和柴油燃料,占歐盟最終能源消耗的41%。俄羅斯可以憑借歐洲地區對其原油供應極為依賴這張底牌,主動出擊,切斷對歐洲的原油或天然氣供應,以造成歐洲爆發更為嚴重的能源危機,進而對歐洲的制裁進行報復和博弈。造成的結果是,歐洲乃至全球能源價格飛漲,甚至有可能釀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。
俄烏戰爭對需求端造成不利擾動
盡管俄烏戰爭主要是影響原油供應端,但對于原油需求端的影響也不容忽視。主要有三個層面,一是出于原油消費國主觀意愿,或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滿等情緒,不愿意采購俄羅斯原油,從而減少對俄羅斯原油的需求。例如,根據路透調查,80%的美國成年人表示,由于俄羅斯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,美國方面不應該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或天然氣。反映出消費者不愿從俄羅斯購買產品的心態。
二是在戰爭陰霾下,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受影響,而原油需求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,在經濟景氣度低迷的時期,對原油的消費量也趨于下降。而EIA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計,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為313萬桶/日,此前預計為354萬桶/日,大幅下調了41萬桶/日。
三是由于俄烏戰爭直接沖擊需求。例如,國際航空運輸協會3月7日發布分析報告就指出,俄烏沖突中關閉領空措施對航空業造成了嚴重影響。由于領空關閉,航班不得不改道或取消,亞洲往返歐洲和北美地區的航線受影響最嚴重,這直接降低了對航空煤油的需求量。
四 未來油價走勢推演
目前,原油供應端,全球除俄羅斯和伊朗之外剩余產能分布情況相對確定,而主要的變數為俄羅斯原油中斷及伊朗閑置產能能否釋放,為此我們將這兩大變量考慮進我們的分析模型中。在每一種情景下,對油價未來可能走勢分別進行探討。
(1)情景一:俄烏戰爭短期結束,且伊核協議近期落地,油價或倒“V”型反轉
如果俄烏戰爭短期內結束,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采取的極端制裁也逐步退出,那么市場對俄羅斯原油供應中斷的預期就會發生轉變。此前基于該邏輯的油價上漲動力將不復存在,油價面臨回落壓力。此外,伊核協議近期落地,伊朗被壓制的130萬桶/日閑置產能也會逐步釋放出來,造成全球原油供應端新的增量,而且伊朗的產量釋放是市場尚未反映的新驅動。所以兩者疊加,油價未來走勢料或出現倒“V”字型反轉。考慮到若剔除戰爭的影響,供需基本面依然偏緊,會對油價形成較強支撐,因此預計油價下探幅度不至于過大,布油觸底位置暫看到85-90美元。
(2)情景二:俄烏戰爭短期結束,但伊核協議近期未能落地,油價料震蕩回落
在該情景下,此前基于俄羅斯供應中斷的邏輯不復存在,油價面臨較大回落壓力。但低庫存且全球剩余產能不足的背景仍然成立,油價中長期存在供需基本面支撐。伊朗閑置產能遲遲不能釋放,伊朗產量對供應端的沖擊解除,將有利于供應偏緊氛圍的繼續維持。兩大因素相比較,俄烏戰爭結束的影響料將占主導,所以,預計在該情景下,未來油價震蕩回落的可能性較大。
(3)情景三:俄烏戰爭長期持續,但伊核協議近期落地,油價料高位震蕩
由于俄羅斯石油行業規模大,戰爭若長期持續,市場無法得到供應方面的補償,所以如果供應中斷持續,市場將需要油價走高才能引發需求破壞。俄烏戰爭未出現明顯的轉折點,戰爭持續一天則供應短缺的恐慌就一天不會消除,對油價形成持續利多氛圍。因此油價趨勢性的上行風險暫時就不會解除。而伊核協議如果達成,則會部分對沖俄羅斯供應的缺失。考慮到伊朗閑置產能相比俄羅斯出口量級,仍不能完全抵消。所以綜合來看,油價料將出現高位震蕩格局。
(4)情景四:俄烏戰爭長期持續,且伊核協議近期未能落地,油價料震蕩上行
最壞的情況莫過于情景四,一方面俄烏戰爭演化成“持續戰”,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逐步加碼,勢必會對俄羅斯原油供應形成越來越大的阻力。戰爭氛圍對油價持續形成有力支撐。疊加伊核協議未達成,伊朗原油出口仍然受到美國制裁,130萬桶/日新增產量無法釋放。兩者共同導致全球原油供應短缺的局面越演越烈,所以預計油價將繼續維持震蕩上行態勢。
五 總結
俄羅斯是世界三大產油國之一,2020年俄羅斯原油產量占全球原油產量約12%。俄羅斯亦是原油出口大國,2020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僅次于沙特,位列全球第二,占全球總出口量約11%。俄羅斯原油65%出口至歐洲,20%出口至中國。俄羅斯國內原油基礎設施相對完善,但面向歐洲的西向輸油管道以及黑海、波羅的海海運港口更容易暴露于戰爭或制裁風險之下。
俄烏戰爭對原油的影響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,一是戰爭對原油生產造成負面影響;二是戰爭阻礙俄羅斯原油西向運輸;三是歐美經濟制裁沖擊俄羅斯石油出口和交易;四是反制裁致使歐洲能源供應處于危險的邊緣;五是俄烏戰爭對需求端造成不利擾動。
對于油價未來走勢,主要取決于俄烏戰爭以及伊核談判兩大變量,為此,我們對可能的情景進行了模擬,分別討論了在不同情景下未來油價演繹的可能。情景一,俄烏戰爭短期結束,且伊核協議近期落地,油價或倒“V”字型反轉;情景二,俄烏戰爭短期結束,但伊核協議近期未能落地,油價料震蕩回落;情景三,俄烏戰爭長期持續,但伊核協議近期落地,油價料高位震蕩;情景四,俄烏戰爭長期持續,且伊核協議近期未能落地,油價料繼續震蕩上行。
本文源自美爾雅期貨研究院
發表評論
暫時沒有評論,來搶沙發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