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豬年是什么命(金永國:同蛋...
173
2023-09-14
8月25日,在2022品牌蛋高峰論壇上,國家蛋雞產業體系蛋品加工研究室蛋品加工崗位科學家、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金永國教授分享了他對《禽蛋食品和禽蛋加工的思考》:同蛋不同“命”,同蛋不同“價”,同蛋不同“味”,同蛋不同“樣”。
國家蛋雞產業體系蛋品加工研究室蛋品加工崗位科學家、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 金永國
本次大會由積牧網主辦,新禽況、農梓學校聯合承辦,瑞普生物、中成藥業聯合冠名,吸引了眾多蛋雞龍頭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參與,以“聚品牌 贏未來”為主題,探討蛋雞產業的當下形勢與未來發展。
禽蛋加工業發展向前推進,六大產品各具研究特色
我國是禽蛋生產大國,禽蛋產量自1985年開始就穩居世界第一,同時也是禽蛋消費大國,2018年全國消費總量就達到了3118.04萬噸,位居世界第三位。
家禽養殖的規模化、標準化也推進了禽蛋加工業的發展,截止2018年,我國禽蛋加工總比例已經達到13%-15%,其中具有中華飲食文化典型特征的傳統蛋制品快速增長,鴨蛋加工比例達到70%左右,占禽蛋總產量的10%-12%。
部分嘉賓合集
金永國教授介紹,目前我國禽蛋產品主要分為傳統蛋制品、專用蛋制品、休閑蛋制品、功能性成分、副產物以及其他蛋制品六種,每類產品的研究內容各有差異:
傳統蛋制品的常見種類有皮蛋、咸蛋、鹵蛋等,其研究內容主要為傳統工藝的規模化、機械化以及加工制品的品質提升。
而專用蛋制品為蛋粉、液蛋以及各種烹調用液體蛋終端產品,與傳統蛋制品相比,該類產品的配套加工工藝相對完善,研究內容主要為品質提升和延伸產品的加工。
休閑蛋制品,又分為雞蛋干類、蛋腸類、油炸蛋品類等,以豐富種類為出發點,該類型產品以新類型蛋制品的開發為主要研究內容。
功能性成分,常見有溶菌酶、卵黃免疫球蛋白(IgY)、卵轉鐵蛋白等,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單一提取和聯合提取,前者旨在提高提取率、純度,后者則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。
副產物常見產品有蛋殼有機鈣制品、殼膜制品,研究內容主要為殼與膜的分離、有機鈣的開發、殼膜多肽等產品的開發。
對行業的建議:多舉措沖破發展瓶頸期
我國禽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的難題與考驗,仍需打破產品類型單一的壁壘,并提高競爭力。例如鴨蛋加工制品雖歷史悠久,但代表性產品僅有皮蛋、咸蛋等少數產品,且隨著消費食品的競爭增加,其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。
對此,金永國教授給行業提出了幾點建議:
盡快成為市級龍頭企業,成為規模以上企業(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),進入國家統計范圍。
政產學研緊密協作,突破雞蛋加工技術瓶頸。在殼蛋高速高通量清潔除菌、裂紋聲納精準檢測、智能分選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,實現雞蛋加工業高質量發展,打蛋損失率由10%-15%降低至5%以內,打分蛋的混溶率由3%降低至1%以內,蛋液貯藏保質期10天以上。
另外,探索以產品為重點,倒逼生產方式改進,進行禽蛋生產方式(畜禽養殖方式)的認證,或者福利養殖認證,以此改變消費者對禽蛋的誤解和迷茫認知。
對企業的建議:在不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
金永國教授認為當前禽蛋企業存在五大發展難題,并分享了相應的解決方案。
首先,我國雞蛋人均占有量近20kg,供過于求問題突出,可通過開發面條等大宗食品產品解決。
其次,隨著食堂用餐越來越多,家庭消費蛋品數量逐步減少,對此,企業應根據消費習慣的轉變,開發適合新型消費習慣的產品。
與會嘉賓認真聽講
產品價格低迷也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,金永國教授提出,企業應積極參與“品牌強國”工程,宣傳行業、企業與產品,擴大產品銷售,培育知名品牌,提升產品競爭力。
禽蛋產業還存在新產品市場開拓難,類似產品“跟風”快問題,要豐富產品種類,不斷推陳出新,保證“產品新鮮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當前禽蛋中仍有大量功能性成分未單獨利用,這需要我們企業加強開發和推廣。
金永國教授強調,盡管是同一顆雞蛋,也會因為使用目的、銷售渠道、加工方式等不同而出現差距,即:同蛋不同“命”,同蛋不同“價”,同蛋不同“味”,同蛋不同“樣”,精品包裝的品牌雞蛋售價要比普通雞蛋高得多。企業做禽蛋產品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。
發表評論
暫時沒有評論,來搶沙發吧~